最近,电信诈骗又出现了“新花招”“新骗局”,吉林市公安局的民警及时梳理总结,让您在了解电信诈骗最新动态的同时,增强防范意识。
冒充“养生专家”“免费送药”
【作案手段】犯罪嫌疑人冒充养生专家、教授拨打电话,向受害人(以老年人居多)推销各类保健品,以购买该保健品能享受国家报销补贴、可以帮助申请国家补助等名义收取高额费用,再以可申请报销补助为由,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开档费等名目继续骗取受害人钱财。也有的犯罪团伙通过媒体投放保健品营销广告获取客户信息后,再实施以上诈骗过程。
【典型案例】今年7月12日,78岁的李大娘到公安机关报案称,她被人以“免费送药”的方式骗了17万元。经了解,李大娘曾在某保健品公司买过保健品。2015年11月,她接到一位自称该公司工作人员打来的“回访电话”,并向她推荐了公司知名的“养生老师”问诊。“老师”得知李大娘身体状态欠佳后,称可以配药,并免费送药。没过几天,李大娘收到一个装满中药的快递,但需要支付4600元。经电话联系,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这笔费用是押金,以后会退还。李大娘爽快地付了钱。没过几天,李大娘又接到这家公司免费赠送治疗仪的电话,同样需要支付一笔保证金,以后可以退还。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大娘不断收到对方寄来的药品和保健仪器,不断支付着保证金、开卡费、档案费等各种费用,每次少则四五千元,多则数万元。直到今年7月初,李大娘一分钱的退款也没有收到,便向警方报了案。同李大娘的遭遇一样,住在同地的夏阿姨被另一个诈骗团伙以类似的手法骗走了20余万元。
【防范措施】冒充“养生专家”进行“免费送药”的电信诈骗活动,大都针对身体状况不太好的老年人。遇到此类情况,当事人切勿轻信,更不能轻易汇款,而是要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咨询问诊。
提供“兼职”或“专职”工作岗位
【作案手段】犯罪嫌疑人通过网络发布招聘专兼职人员等信息,以利用网络视频进行“外场面试”等手段迷惑当事人,并以面试已通过,为防止面试人反悔等借口,骗取当事人“保证金”“面试费”和服装费等。
【典型案例】今年8月21日,李同学上网时,看见一个QQ群里发布了一条招聘专兼职促销饮品人员,日薪150元的广告。李同学添加其QQ后,对方说,为了帮她节省面试的时间和路费,可以先通过QQ视频面试,通过后由主管进行电话面试即可。在顺利通过视频面试后,李同学又通过了主管的电话面试。为防止临时反悔,主管要求李同学交300元押金和200元的面试费用,8月24日就可以上班,工资日结。李同学按要求填写完“正规”的入职表后,向对方转账500元。但8月24日,李同学没有接到电话通知,她的QQ被对方拉黑,面试的电话号码也已经停机。
【防范措施】在各类兼职诈骗案件中,被骗者多数是在校学生。犯罪嫌疑人抓住学生们求职心切的特点,以招聘“打字员、刷单员、促销员”等低门槛职业为诱饵,借口“薪金高、按日结、大公司、有保障”获取求职学生的信任,实施诈骗。有求职需求的学生,应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或到政府委托开办的就业服务中心和中介机构等正规渠道寻找兼职,不要被高薪迷惑,谨防上当受骗。
微信朋友圈团购诈骗
【作案手段】近两年,随着微信的流行和移动支付的普及,通过邀请朋友参加团购进而获得低价商品的“拼团购”模式逐步兴起。然而,一些骗子也瞄准了这个商机,通过伪造类似的团购链接(有些还注册皮包公司通过微信认证),以远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发起团购,吸引人参与,从而进行诈骗。
比较常见的方式有两种:第一,卷款而逃。骗子一般同时发起多个商品团购,每个团购都要求至少1000-2000人,而价格一般是几元至十几元不等。待诈骗钱款达到一定数额时,卷款而逃,根本不发货。由于具体到每个人身上,最多只损失了十几元钱,很少有人去维权。不久,这帮骗子便改头换面,用另一个名号再次发起团购。
第二,搜集信息。由于第一种方式被发现后有可能会被以诈骗罪论处,一些骗子便改变模式,在众人参加他们组织的团购活动后,隔一段时间将钱款原数返还,这看起来并没有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事实上,大部分骗子是将消费者团购时填写的个人信息打包出卖,进而赚取不义之财。而且在未返还消费者之前,这些先期支付的货款还被他们用来进行其他投资。这种方式很具有迷惑性。
【典型案例】市民刘女士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9.9元团购一斤车厘子的信息,信息内显示还差5人即可以团购成功。由于价格十分便宜,刘女士觉得机会难得,参加了团购,支付了9.9元,并如实填写了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收货地址等个人信息。等了一个月后,显示团购失败,9.9元团购金额如数退回。刘女士只是很失望,但却不知道自己的个人信息已经泄露。
【防范措施】微信团购低价物品要注意鉴别商家和商品信息,并非通过微信认证的商家就是可信可靠的。对于非知名商家可先在百度或微信搜索中输入商家名字查询有无诈骗前科,对于远远低于市场价的团购尽量不要参加,以免造成钱财损失或者个人信息泄露。
支付宝诈骗新形式
【作案手段】近期,有骗子出没在各地火车站,以钱包丢失借钱买票为由向过往旅客借钱,承诺当场用支付宝还钱。不少人信以为真,伸出援助之手后,才发现自己被骗。
【典型案例】市民赵先生报警称被人诈骗500元。今年“十一”,他在火车站候车的时候,一位青年女学生向他“求助”,声称钱包丢失,急需借500元钱买票,并承诺可以让家人通过支付宝转款给赵先生。赵先生信以为真,借给该女子500元钱,随后将自己的支付宝账号提供给对方。该女子将赵先生的支付宝账号转发给其“家人”,过了两分钟,该女子收到“家人”发过来的转账截图,给赵先生出示,但需要2个小时后到账,赵先生信以为真,让该女子离去,之后发现自己的支付宝并没有收款记录。
【防范措施】
1、了解支付宝基本功能。通过支付宝转账到支付宝,在确认密码后会即刻到账,不存在网络延时的问题。
2、不轻易相信转账截图。在网上转账交易时,不要被陌生人提供的截图所迷惑。如果有人把“等待付款”页面的截图发给你,解释说:“网络延时,2小时后到账。”你可千万别被忽悠了!
3、学会正确的验证知识。上网搜搜就知道,下载一个“支付宝转账生成器”何其容易!想验证是否到账,应该直接登录支付宝、网银或去ATM机查询,才能有效避免上当受骗。
信用卡逾期还款诈骗
【作案手段】诈骗嫌疑人利用技术手段模拟银行客服的电话号码,导致受害人完全放松了警惕。之后所谓的客服又谎称受害人的信用卡已经逾期还款,在一步步询问卡号、密码和验证码时,使受害人在无意中说出,致使卡里钱款被转走。
【典型案例】今年9月26日中午12时许,王先生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工作人员,告知他的信用卡已经逾期还款,将有很严重的后果,说可以帮他查询一下具体的欠费情况,但是需要把信用卡的卡号和银行卡的卡号、交易密码、绑定银行卡的手机号码,以及手机验证码通过电话语音报给对方,这样才能查询。王先生告诉对方之后,又被告知因银行卡没有绑定信用卡,所以才没有自动还款。王先生解释说信用卡的透支金额太少了,对方谎称最高申请额度只能到3万元,并且信用卡里必须要有3万元,才可以申请,王先生就跟对方说还是不需要申请额度了。最后,对方称已经办理好了,要求王先生24小时内不要使用信用卡。过了10分钟左右,王先生收到信息显示银行卡被刷了3笔共7332.5元,这才发现被骗。
【防范措施】
一是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手机短信和网络信息,不要贪图小利或受好奇心的驱使而进了不法人员设下的圈套;二是不要随意向他人透露自己及家人的存款、银行卡密码等信息,特别是手机收到的验证码,很可能是所需转款的动态码;三是听到有关转账的要求后,要多思考、多核实,绝不轻易向陌生人汇款、转账,以保证自己银行卡内的资金安全。
二维码服务诈骗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生事物不断出现,我们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微信的普及更是让二维码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许多人都在商业街、地铁站里遇到过扫二维码送礼品的活动;或是在网络、超市购物时选择“扫一扫”完成付款。科技在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诈骗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使二维码技术成为手机病毒、钓鱼网站传播的渠道之一。
陷阱一:礼品型
【典型案例】金小姐在超市购物时,被一个推销人员拦住,向其推荐一个不知名的品牌,称“扫二维码”就能免费赠送商品,金小姐便顺手扫了。不曾想,几天内金小姐手机内的某支付工具上的账户被一扫而空,近千元的钱款不翼而飞。
【安全提醒】犯罪嫌疑人利用人们爱占小便宜的心理,通过各种方式诱导受害者扫描自己提供的二维码。受害人在不知情的状态下登录预设网站自动下载木马病毒,导致个人信息、网银密码被窃取。
【防范措施】面对扫描二维码打折优惠促销等活动信息,要提高警惕,不要见“码”就扫,应当在手机上安装防病毒安全软件。
陷阱二:利益性
【典型案例】谢女士在路边的ATM机旁看到了这样一条广告:“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免费赢取百万大奖”,广告下面还附有一张二维码。谢女士顺手用手机扫描了一下,并按照提示下载了一款APP软件。没有想到,没过一天,她的信用卡上万元余额就被盗刷了。
【安全提醒】有些犯罪嫌疑人使用一款二维码生成器,将黑客病毒程序链接在二维码上,利用这些二维码,诈骗分子会将手机木马病毒植入被害人手机并自动提取相关信息,短短几秒钟的时间,手机号、卡号、密码等私人信息可能已经传到他人手中。
【防范措施】用户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在扫二维码前,应核实其来源,选择正规的途径及商家发布的二维码,不要扫来源不明的二维码,切勿贸然输入个人账户、资料、银行卡号等信息。
陷阱三:帮忙型
【典型案例】王女士的好友让加一下他的微信,然后给她发来一个二维码,说是扫描二维码帮忙刷一下淘宝店的信誉,还能得到10%的佣金。王女士按朋友指示的操作步骤输入了手机号和银行账号,不久后发现微信钱包里的6000多元钱被转走。
【安全提醒】这种绑定着病毒和木马的二维码,一旦扫描后,手机通讯录、银行卡密码等隐私信息会在不知不觉中泄露出去。
【防范措施】不要轻易通过扫描二维码访问网站、提交个人信息,在必须扫描二维码时,最好选用专业扫码工具。陷阱四:拉粉支持型
【典型案例】刘先生下班时碰见有人举着手中的二维码请他扫描,说是初创企业,通过扫描二维码拉粉关注公众号,以支持他的创业活动。刘先生扫完码的第二天,手机接到了一个短信验证码,网银上所有的余额全部被转走。
【安全提醒】这些二维码可能带有病毒,一旦扫描,受害者就有可能钱财不保。
【防范措施】不要轻易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即便要扫码也要通过微信扫码这种高安全性能的软件。陷阱五:罚款型
【典型案例】有车主在车窗上看到“违章停车单”,单子底部附有一个二维码,如果车主扫二维码进入,屏幕上就会出现一个200元的转账界面。该手段比传统诈骗有更强的迷惑性,群众容易上当受骗,社会危害相当大。
【安全提醒】全国所有地区均未开通在罚单上扫描二维码直接缴纳违章罚款的服务,广大车主不要通过二维码支付任何费用!
【防范措施】交警部门开具的违法停车告知单中会详细记录:一、发证机关、违法车牌号码、种类及车辆类型;二、违法时间、地点、违法行为、罚款金额以及处理地点等内容;三、处罚地址、执勤单位、执勤民警及单位盖章。